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新闻中心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山东诺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力高国际10号楼2010-2011
公司电话:0531-88018009 88018091
咨询热线:13064088632  15688889778
公司邮箱:jinannuojia@126.com
公司网址:www.jinannuojia.com
企业QQ:460525329  8423291

 
行业动态  
 
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与纠纷时有发生,此局何解?
发布时间:2024-10-30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业务快速增长,企业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与纠纷时有发生。中国知识产权报特邀请来自研究机构、高校、服务机构等有关专家围绕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布局、积极防范应对风险和纠纷、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为企业提升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言献策。

大局微观

锚定“量”“质”齐升 培养涉外人才

  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处理知识产权涉外纠纷、强化知识产权海外布局的关键,关系到助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知识产权领域话语权的提升。按照人才的划分逻辑,涉外知识产权人才一般包括涉外知识产权司法人才、涉外知识产权行政人才、涉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涉外知识产权教育与研究人才等。当前,这些人才的“量”与“质”与我国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及政策要求有很大差距,其中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涉外知识产权企业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一般来说,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主要包括两个:律师转型和高校培养。其中,我国现有律师中精通涉外法律和知识产权的人才数量较少,要转型涉外知识产权的人才就更少了,现有律师转型显然不能满足我国企业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方面,我国本科生的培养属于“大众化教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可能更寄希望于硕士与博士层面的“专门教育”。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这是专门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新起点,为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了初步保障和基础。此外,根据我国研究生学位设置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主要在学术类与专业类的法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学等学科中开设“涉外知识产权”相关方向。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等部门在有关高校设置了“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各省教育厅也在相关高校设置“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在这些基地建设中,也可探索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

  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跨学科性,培养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人才一般有复合型、国际型、实务型特点。复合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国内法基础,也要掌握知识产权经济与管理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与前沿动态,以便在处理知识产权国际事务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国际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要求掌握并熟练运用国际通用语言,着重掌握国际法,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思维,熟悉当地习俗和生活工作习惯,能够高效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实务型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则要求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能够在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国际商事仲裁组织,涉外法庭、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国际贸易促进机构等涉外工作环境中,具备与涉外当事方沟通交流、交涉谈判的能力。当前,培养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尤其需要关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境外上市、投资并购、数据交易及电商、建筑工程等领域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探索在高校探索“双师”课堂,即校内知识产权理论方面的老师与校外知识产权实践方面的老师,按照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的特点,设置各自侧重的涉外知识产权讨论内容,实行同堂圆桌授课;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遴选研究生到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其他高校要创造条件派学生到外资企业、有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机构等去实习锻炼,或者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挑战杯”学科竞赛、法治辩论赛,亦可组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涉外知识产权事务处理大赛”等。此外,还要重视国外实践,鼓励支持涉外知识产权人才适时到相关国家、地区进行实地实习、实践,与涉外当事人打交道,积累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经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师资应该是精英团队,可以鼓励相关学科或专业技术带头人参与或主导人才培养,注重国内外实践训练,培养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学科背景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并定期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通过多种形式和举措,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量”“质”齐升,从而助力我国企业有效处理知识产权涉外纠纷,不断提高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水平。(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王肃)

点到为止

加强海外维权 注重出海布局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拓展商业版图,将备受欢迎的各类产品从国内出口到国外,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在更大范围形成激励创新的良性经济循环。这就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链条从国内延伸到国外,进一步保障创新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近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2010年左右的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箱包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主要份额;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占同期出口总值的近60%,其中,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汽车等产品的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20%以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值占比已经发生了逆转。

  伴随着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类型的根本变化,企业出海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是不是也会产生一些变化?针对这个问题,对比《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可以明显看到商标纠纷案件和专利纠纷案件在数量上发生了变化,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欧盟及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我国企业出海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中,涉及商标侵权的诉讼案件保持平稳甚至有所下降,譬如2023年,我国企业在美国、欧洲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涉及商标纠纷总体的新立案件数量比2022年减少了40%左右。相比之下,2023年我国企业在美国、欧洲及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涉及专利纠纷的新立案件数量较2022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增加幅度高达50%以上。

  专利纠纷案件的快速增长与商标纠纷案件的保持平稳甚至下降,这两种变化趋势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通过进一步分析专利纠纷案件和商标纠纷案件的来源领域,可知我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专利纠纷案件更多涉及机电领域。譬如,我国企业在美国涉及专利纠纷的较多案件来源领域是计算机和通信行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在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涉及专利纠纷案件主要来源领域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个领域,来自这两个领域的纠纷案件占据近80%的比例。相较之下,我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商标纠纷案件则更多来源于批发和零售业,以美国为例,我国企业在该地区涉及的商标纠纷主要来源于批发和零售业,案件占比达82%。

  由此可见,对外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主要来源于机电领域的专利纠纷案件也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放缓,主要来源于批发和零售领域的商标纠纷案件也平稳发展。两者之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当然,实践中影响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出口产品类型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类型,两者之间绝不是如此简单的对应关系。但通过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可能会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带来重要影响。

  所以,未来在分析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时,应高度重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等可能会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带来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在组建多学科背景团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更好指导我国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

  首先,应当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出口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针对近年来出口增长较快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可以考虑对其主要销售国家或地区开展监测工作,预判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同时,应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出口变化提前谋划布局。譬如中国与东盟连续四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在我国产业链延伸或转移的过程中,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部分企业对当地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缺乏足够了解等诸多原因,已经有大量的中国企业在当地遭遇到了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各类知识产权纠纷,今后有必要在相关重点国家或地区适当开展前瞻性研究,做到未雨绸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顾昕)

一家之言

洞悉法律制度 积极应对纠纷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境电商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突破时间限制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快速通道,是我国顺利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全球跨境电商的市场上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跨境电商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跨境经营常常面临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尽管众多中国企业有提前布局意识,但受排查手段有限、境外法律差异及电商竞争环境复杂等因素制约,风险依旧难以完全避免,企业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近些年,涉及跨境电商的案件中绝大部分为商标诉讼案件,其中三类经常发生的典型问题尤其值得我国企业的重视和警觉。

  第一,外国法院认定侵权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布局防范需要倾注越来越多的注意义务。譬如美国法院在判定企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时,其判断标准从是否混淆了商品的来源,逐步扩展到是否存在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的淡化稀释行为。相当一部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对商标侵权的布局防范还停留在认为只要不去主动模仿他人商标,就不会构成侵权。但在实践中,企业在商品上使用的词语描述、颜色选用、排列摆放等方面与其他商家销售的商品相同或类似的话,都可能构成商标或反不正当竞争侵权。例如MIZO手机在eBay平台商品描述中使用“NOTE3”“NOTE4”等词汇,遭到三星公司投诉后,其银行账户被冻结;蒂芙尼公司将其独特的蓝色(Tiffany Blue)注册为商标,我国出海企业如果在商品宣传中使用与其相同或类似的颜色,也可能构成侵权。

  第二,不同国家的法院颁布禁令的标准不同,对企业的法律风险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销售商品,最担心的处罚就是收到当地法院颁发的商品销售禁令,因为一旦当地的电商平台收到法院禁令,只能选择将企业的商品下架。问题在于,由于各国甚至各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习惯不同,一些特殊的禁令规则存在过度保护的嫌疑,企业不得不面对大量涌现的知识产权禁令。以美国为例,一般法院在颁发禁令的时候,要将被告企业的名字列在起诉状封面或正文中,这样被告企业可以及时知晓被诉的相关情况。但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的“附表A”诉讼,就允许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可申请单独密封提交一份载明所有被告名字的不公开附表(即“附表A”),这一行为导致被告无法及时知晓被诉,原告单方申请签发密封的临时禁令一旦获得法院批准,当地的电商平台只能选择删除被告商品的列表、冻结网上店铺的财产。我国很多跨境电商企业作为被告受到这个禁令制度的影响,甚至直到当地的电商平台删除商品后才得知被他人起诉的事实。

  第三,各国的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则也不尽相同,对企业全方面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仍以美国法院为例进行说明,尽管《海牙送达公约》要求“诉讼文书须以规定形式由缔约国制定的中央机关负责传送”,但一些美国法院并不遵循公约的要求,而是批准原告简化诉状送达方式,甚至允许采用邮件等电子送达方式。这些程序问题看上去很小,但可能对案件最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已经出现不少企业将电子诉状误认为垃圾邮件而错过出庭致缺席审判,或因反应时间过短而错失和解机会的例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占比较高,以上所罗列的三种常见典型问题,一旦应对不善,往往会因此陷入经营上的被动,导致业务中断及蒙受经济损失。特别是在购物旺季,若遭遇账户冻结,对企业的打击更大,因此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主动和解,选择赔偿息事宁人。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涉外跨境商标诉讼结案中,我国企业缺席判决导致原告胜诉的案件比例较高。

  因此,笔者建议我国跨境电商从两方面加强应对: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的注册布局,出海之前详细调研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明确品牌定位,积极注册主商标及衍生商标,并对其建立合规审查机制。二是遭遇诉讼时全面评估案情,根据案件进展和企业规模制定策略降低损失,不必消极避诉。总之,中国企业出海需建立系统风险防控机制,以应对海外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在跨境电商的发展道路上,企业只有提升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 陈锦雯)

议论风生

做好科学监测 有效抵御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进入全球市场,企业出海所遇到的海外知识产权问题持续增多,其对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做好专利商标布局保护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在出海时未提前做好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数量呈现上升的总体趋势。根据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2023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新立案共计1200余起。另一方面,许多中国企业在出海前并未提前进行专利、商标海外布局,或者虽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但缺乏做好海外布局和保护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导致企业的创新产品和自身品牌不能在海外市场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就出现了数家国内知名企业因专利、商标未进行合理海外布局而出海受阻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防范海外专利侵权风险,在目标国事先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freedom-to-operate,FTO)是一个有效手段,尤其是针对竞争对手进行调查。一旦发现产品存在潜在侵权风险,则需要在产品进入目标国之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包括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以绕过相关专利,或者针对相关专利提起异议、无效等程序,或者做好侵权应对预案。如果遇到海外专利诉讼,企业可以积极应诉,并充分利用各种法律程序进行抗辩,争取胜诉或者和解等有利结果。海外专利诉讼的一个特点是和解结案的案件较多,这种情况在美国的专利诉讼中尤其突出,在应诉过程中,如果企业事先有专利布局尤其是在目标国的专利布局,并对对方的专利情况做过充分的尽职调查,往往对企业应诉及和解谈判有较大帮助。

  同时,在海外专利申请布局保护方面,中国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落后颇多,仍然需要在出海之前持续加强海外专利申请布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23》,2022年美国申请人在本国申请量为25.2316万件,而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知识产权局中其他1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申请量为23.0683万件,占比高达其本国申请量的91.4%。由此看出,合理的海外专利布局也应充分考虑技术、市场、法律等因素,围绕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根据不同国家专利申请、审查和保护实践,在申请主体、保护客体、申请地域、时间、数量、路径等多个方面采取合适的布局策略。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管控海外商标侵权风险,作为商品生产商在出海前应提前检索目标国家和地区商标布局情况,要摈弃“傍名牌”“搭便车”思维,尊重他人商标权,以免卷入侵权纠纷。在出海后,企业仍要加强海外商标的监测,及时发现抢注或者仿冒商标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包括采取异议、无效等方式维权,为企业品牌在海外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当遭遇海外商标纠纷时,企业应冷静分析,理性应对,争取最有利结果。盲目放弃维权的做法不仅导致短期内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长期合作伙伴印象和市场份额。

  在商标诉讼中,跨境电商作为被告的案件占比很高。以美国为例,2023年新立案的商标诉讼案件中,超过600件涉及跨境电商案件。受诉讼程序、平台规则及交易特性的影响,跨境电商企业在美涉诉后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为此,建议跨境电商熟悉相关平台规则,并通过在采购和销售等环节加强合同约定来保护自身利益,降低涉诉后的损失。我们也注意到,已经有数家中国企业作为原告在涉及跨境电商的诉讼中胜诉,这为其它企业提供了借鉴。

  在海外商标申请布局保护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申请商标的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缺乏事先合理布局规划或对海外程序应对经验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在商标出海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使得商品进入当地市场的进程受阻,品牌影响力受到负面影响。为了保护企业品牌,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尽早开展商标布局。

  在海外商标申请前期,企业应结合海外实际使用情况、各商标要素显著性等因素,确定申请标识的要素形式,结合企业核心业务及未来发展需求选定拟申请的类别,在对重点商品进行保护的同时为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业务拓展预留适当的空间,综合在先权利情况、申请成本和进入当地市场的时间紧迫度,从而评估决定通过单一注册方式或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方式提出申请。

  在商标申请中后期,如果收到当地商标局的驳回通知,应当及时向国内外律师寻求建议并办理驳回复审。另外,商标注册之后企业也并非“高枕无忧”,应当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提交使用声明与证据、提交续展申请时间的不同规定,及时维护已注册商标,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丧失商标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布局保护涉及不同法域的法律体系和审查、诉讼等程序,迫切需要熟悉相关国家和地区实践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的协助。同时,中国律师和代理人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品牌等情况更为了解,沟通更为顺畅。众多实践证明,由中方和海外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往往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保护和纠纷应对中以合理的成本获得理想的结果。

 

Copyright©2010-2024 版权所有:山东诺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0045988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1373号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奥体西路1222号力高国际10号楼2010-2011    邮政编码:250000


在线客服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版权登记
公司注册